top of page

家庭教育劇—讓親情在家庭流動

張彬

華東中小學校教育戲劇聯盟創始人

 香港教師戲劇會第92期會訊(2022年12月)

 

2022年5月,我受杭州家庭教育指導中心專家韓似萍老師的邀請,為杭州市婦聯主辦的《2022年家庭心理健康體驗專案》系列教育專案編寫家庭教育劇,此計畫也是回應國家教育部宣導的家庭教育發展和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進行的。

 

在我看來,家庭教育歷來是中華傳統教育的重要的組成部分,以往內地的家庭劇,多以中華傳統故事改編,或心理劇的形式出現,但此類型的家庭劇,多是宣講或心理知識普及,難免會讓普通家庭產生距離感。家庭教育不同於普通的心理教育,家庭教育的本質是生活教育,它是一種生活,更是一種感情的連結,有溫暖的家庭氛圍,可以培養家庭成員之間的生活的智慧和實踐的智力,有溫暖的家庭氛圍,是建立在生活經驗不斷積累的基礎上。如果經驗貧乏,我們都會把教育問題簡單化。

 

創作理念和作用

我在創作《讓親情在家庭裡流動》劇本時,就決定在劇本中體現和以往家庭劇中不同的對話空間,以往人們會把焦點放在孩子的成長上,而在這個劇本中父母一樣,需要在心智上的突破。

 

要達成父母和孩子的雙向成長,首先就是要建立公平的對話空間,這個對話空間並不是現實中的,但卻是可以釋放現實問題的空間;如劇中我把大量篇幅,放在虛擬的遊戲空間中,在這個空間中可以表達很多和現實具有反差的內容;比如眾人偶像小敏,現實生活中卻是一個不被重視的隱形人,而一向自稱教育規則守護者的父親,卻在這裡成了規則的破壞者。

 

在創作方法上,我加入了部分限制條件,這些限制條件,都和現實世界的要素相關聯,如作為虛擬世界中的偶像,在這裡是受到同齡人所擁護的,因為,這些同齡粉絲可能在偶像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但作為偶像的小敏,卻無法面對真實的自己。

 

父親在多次交鋒中,看到了孩子們的世界觀,這對他來說,是一個在現實中從未有過的覺察,經過一系列的衝突後,父親和小敏也從不同的視角中,彼此了解,這並不是去解決某個問題,而是去發現問題、感受問題的過程。最後,一起守望相助,共同成長!

 

以上,這些內容也是我想在劇本中體現和傳達給廣大家庭的核心的教育觀念!

 

從劇本到演出

創作完成後,由於我在各地學校推廣教育戲劇,和校園戲劇生態化建設多年,這次我就成了此專案和學校連結的橋樑。

 

我首選了杭州天地實驗小學的學生為本次演出的小演員,杭州天地實驗小學,是杭州小學段的教育戲劇特色學校,我也參與了學校早期教育戲劇課程建設的各項工作,學校的王雷英校長是一位開明且有情懷的校長,她認為戲劇不僅僅是藝術,更是一種教育,對於這個時代的孩子非常有價值,讓孩子在不同的版本中,駕輕就熟變換身份,把人生百相都精彩地呈現在舞臺上。在戲劇境遇引發議題的探討與思考,在「模擬人生」中完成「圓滿」的學習,這樣的理念也和我不謀而合。

 

我們在此次的合作中,首先並不以排練為開端,而是先給出一些問題予學生,如請你畫出你印象中的父母,你印象中最常和父母說的一句話,你們一般的對話在哪裡等。用這些問題,我們在前期先做了一個戲劇教育工作坊,建立主題和學生們的認同感,並以此發展非語言的行動和交流。

 

我們打破了傳統舞臺的束縛,全部採用在實景化中演出,這樣的好處是學校的老師,也可以參與其中,去觀察每一個鏡頭語言和後期剪輯,學生們也可以在演出過程中,不糾結在卡詞等問題上。我們也可以多角度地去拍攝。

 

演出後的效果

拍攝成片後,根據之前的約定進度,我們把完成作品,上傳到了杭州各大教育應用程式平台,包括:杭州市婦聯的視頻號、浙裡學app、杭州家庭教育學會的官方微博、華數傳媒、抖音等平台。 台多以宣講或短視頻為主,對於真正想要得到資訊的人群,似乎總有距離。所以,在演出結束後,我聯繫了由我創立的華東中小學校教育戲劇聯盟中的眾多學校,和各校家委會觀看,效果出乎了我們所有人的預料,累積觀看人數達到50,000次以上,觀眾還在線上留言和對話。

 

我們希望通過新形式的家庭劇,把家庭教育帶到更多的平台。家庭教育不應該只是宣講,更應該是一種可以在當下的新平台上多次觀看、理解和參與的共創式教育!


演出錄像

連結:https://plhks.edu.hk/upload/Video/2223/ScreenRecording_12-19-2022%2022-06-41_1.mp4

劇本全文

連結:http://www.hk-tda.com/docs/Articles/202212A3doc


 

張彬老師

華東中小學校教育戲劇聯盟創始人,國家二級導演,戲劇編劇,學習強國專家庫成員;杭州天地實驗小學、杭州高級中學、杭州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杭州夏衍初級中學、上海平和雙語學校高中部、蘇州第五中學、桂林旅遊學院、教育戲劇課程設計指導專家;《保育和教育》教育雜誌教育戲劇專欄特約作者。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