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我在一所小學推廣戲劇教育的歷程

黃小清 / 香港教師戲劇會執委

 

我過去八年在香港一所小學推行戲劇,以發展普通話戲劇為主,由最初簡單的戲劇排練至近兩年將戲劇教育法融入學科教學中,過程雖艱辛,但富有樂趣。我看着學生和自己不斷地成長,滿有成功感。


踏進戲劇教育之門

自執教鞭後,一直未碰上能讓我在課堂上推行戲劇的機遇。直至2009年,學校獲得一間非牟利機構的邀請,參與一項試驗計劃,就是以戲劇協助自閉症學生提升社交能力,當年我是學校學習支援組的成員,負責協助推行是項計劃。


該機構聘請一位資深戲劇教育工作者帶領活動,而其他社工和我則在旁處理學生的情緒問題。九位自閉症學生由最初鬧情緒、吵鬧不休、拒絕合作,甚至奪門而出在校園裏狂奔,然後慢慢透過戲劇遊戲學會表達情緒的方式、學會舞台和戲劇的定義,學會㩦手合作排練戲劇,最後更能在舞台上成功完成一齣短劇表演。


那一刻,那九位平日在學校令所有教師都頭痛的學生,站在台上閃耀着光芒,在舞台上謝幕時每個也掛着自信、傲氣的笑容。那一幕,令我深深感受到戲劇的魔力,於是我做了一個決定:我想在學校推動戲劇,因為我很喜愛孩子面上的這個笑容。


由觀察員到親作導師

可惜,第二年學校再沒得到資助,上一年剛起步的戲劇教育活動便要停步。不過,學校期望派出學生參加語常會的普通話話劇比賽,於是我主動向校長提出組織和帶領普通話話劇校隊,校長亦答應我的請求。


憑藉過去一年在戲劇課堂的觀察,我學習了一些帶領戲劇活動和排練戲劇的技巧,我亦嘗試運用這些技巧到我的戲劇課堂中。


在這一年,我編寫了一個話劇,並帶領學生參加了一次全港性的話劇比賽和兩次公開表演。在比賽中,我們沒有得到任何獎項,但能讓學生把自己編寫的故事搬上舞台,由零開始至一次載歌載舞的表演,這都給了我莫大的鼓舞。


到2011年,我的戲劇課堂也繼續以戲劇演出為目標。為了能有更多的排練時間,上課時間亦由課時內的多元智能課改為課後活動。那一年我編寫了兩個劇本,訓練學生在一年裏參加了兩項比賽,在第二個比賽中得到了小組銅獎。


開辦小演員課程

我在推行戲劇的頭三年,都以戲劇比賽為目標,因為較易掌控課堂秩序,只要有一個劇本即可以帶着學生排練,所以課堂上全以排練為主。


不過,只為比賽而排練,不難看出弊端。學生缺乏具系統的基礎戲劇培訓,排練室猶如工廠流水式工序製作出來的產品,人物角色顯得木訥蒼白,毫無生氣,也沒有個人色彩。那樣的戲劇,只是一群小孩站在舞台上唸對白;這樣的戲劇課堂,也只是讓學生學會了背誦劇本,並非欣賞戲劇藝術,實違反了我當初推行戲劇教育的原意。


於是,自第四年開始,我在多元智能課開設小演員課程,而前兩年有參賽經驗的學生則繼續保留在課後班。小演員課程選收小三至小四年級學生,以廣州話為教學語言,學生人數為24至32人。

小演員課程主要教導學生:戲劇基本知識、表演技巧、舞台運用、劇本創作、道具和佈景製作。我把全班分作四人一組,每組以一年時間學習,並要自編自導自演一個三分鐘的普通話話劇,按我的安排於校內午間劇場或到各級各班巡迴演出。表現出色的學生,將獲邀加入普通話話劇校隊,代表學校參加比賽。


這個教學模式自2012-2016共運作了四個學年,也讓普通話戲劇活動和表演成為了全校師生每年引頸以待的試後活動。


學校戲劇文化形成

自從我在學校發展普通話戲劇後,普通話這語言在學生心中的地位提高了。學生發現普通話不只是要死記硬背、毫無親切感的語言,普通話還可以是舞台上一種悅耳的聲音,是一項可供表演的語言。學生不再害怕或討厭說普通話,有時在小息時還會爭相唸着話劇裏角色們的對話,使學校整體的普通話氛圍增強了。


每年的校內公演、午間劇場和巡迴演出增加學生欣賞戲劇的機會,增加了他們對戲劇的認知。此外,這類型的校內表演,也為學生創造表演的平台,無論台上還是台下,學生也為此雀躍。

小演員班的學生除了自編自導自演外,還會製作宣傳單張和邀請卡,並走訪各班別,用普通話宣傳自己的話劇。每年期末的試後活動週,一連串的普通話戲劇就變成一個猶如校園版的小型法國五月或香港電影節般的藝術活動。


校園熱鬧起來,戲劇文化也在學生的互動中慢慢形成。


拓展至中文教學

我在校內任教多年,發現我校大部分學生偏好活動式學習,表演慾強,喜歡模仿和樂於表達己見。但他們的書寫能力較弱,普遍不喜歡上中文課和普通話課,家長也不重視這兩科。


我經常在思考,若能發揮他們的強項去學習他們較弱的學科,應有更大的學習果效。於是,我嘗試將戲劇教育融入中文課日常教學中,把中文課堂活起來。我發現學生很喜歡這樣學習中文。


我嘗試把這種教學策略運用在中文科教學中,使課堂的教學模式轉變了,逐漸由教師主導轉為學生主導。在合適的課題內加入戲劇教學法的策略,運用課文裏的情節,設計一系列的體驗活動,讓學生更容易代入課文情景學習,也讓學生從體驗式學習中感悟課文的主旨,更創造了一個空間引導學生延展課文裏的討論,啟發學生的創意和訓練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學生稚氣的臉孔是教師教學的鏡子,他們的回應反映着教學的果效。雖然這種教學策略的備課時間較多,而且不是所有課文也適用,但只要配合合適的課題去設計教材或在一些較深奧、較沉悶的課題中加入戲劇元素,學生學習時便變得更輕鬆、更感興趣,教學的效果也更明顯。


培育自己對戲劇教育的認知

然而,對於沒有接受過正規戲劇訓練的我來說,總想增進自己對戲劇教育的認知,從而去教導學生表演技巧,那時我認為最佳的方法,就是去報讀一些戲劇課程。


在學校推行戲劇教育初期,我報讀了兩期由教育局舉辦的普通話戲劇教學法短期課程。完成課程後,我發現自己的演技不足,便報讀了由專業劇團舉辦的一年制的演技培訓課程。那一年的學習,擴闊了我的視野,我接受專業舞台演員指導,與來自不同行業的學員排練,不止學會了很多演技訓練技巧,更深化了我對香港戲劇的認識,又豐富了我對推廣戲劇教育的知識。


在演技培圳課程中,我領悟出一個道理:要讓學生進入戲劇世界,便得先要自己跳進戲劇世界。教師要比學生熱情,才能令學生嚮往這個奇妙的舞台世界。於是,我自2013年起,便參與香港教師戲劇會的周年公演,讓自己每年最少演出一個劇目。每一年的公演讓我有機會和其他熱愛戲劇的教師交流經驗;每一次的綵排,讓我有機會向戲劇界前輩請教演技;每一次的演出也讓我體會學生演戲的心路歷程,也讓我在日常教學時更能從學生的角度去設計戲劇課程。


系統戲劇教師培訓課程

多年來的經驗,讓我深深明白到,要在學校有效推廣戲劇教育,除了要有充份的自我裝備外,還要因應校情編寫戲劇課程。所謂台上三分鐘,台下十年功,要讓學生在台上有精彩演出,要讓學生能在戲劇學習中自我成長,要讓學生學會欣賞戲劇、熱愛戲劇、享受戲劇帶來的樂趣,有賴教師在台下精心設計的系統戲劇課程。


良好的戲劇課程,能逐步拓展學生的視野,逐步引導學生掌握技巧,啟發學生的創意,最後協助學生在台上發亮。要有系統地整合或統籌適合自己學生的戲劇課程,並非易事,對於非主修戲劇科的教師就更困難。故此,我報讀了由香港教師戲劇會舉辦的戲劇教師培訓課程,學習規劃戲劇課堂和學習戲劇教育策略。另外,在完成課程後,我更計劃報考英國戲劇教育文憑試,期望能考取專業戲劇教師資格。


除此之外,我更有幸能加入香港教師戲劇會,成為執委,能有機會讓我協助推廣香港戲劇教育。


展望未來

最後,作為香港教師戲劇會的執委,我將繼續盡力推動戲劇教育,期望能讓更多香港的教師和學生愛上戲劇,享受戲劇帶來的樂趣,繼而從欣賞戲劇學會積極的人生觀,從生活中發展香港的戲劇夢。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