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德順 (2004) 羅密歐與茱麗葉
五旬節林漢光中學 錢德順
會訊第28期 (2004年3月)
很多不文東西!
我在學校是當戲劇組導師,和其他導師一樣,每年總得指導學生創作一兩齣短劇。為了提升自己和學生的藝術水平,我們一眾戲劇組導師會帶著學生到劇場欣賞各適其式的創作。但舞台上的不文對白總令我們擔心,一則恐怕對學生產生不良影響,二則怕家長追究。記得一次帶領一眾中一學生去欣賞某大劇團的學生專場,既然他們以「學生專場」向學校招徠,我便不以為然。誰知,開場不久,才發現不文對白和身體語言滿場飛。
今次又帶了學生看演出,誰知開場不久,不文對白和動作又滿場飛了。我固然知道《茱羅記》原著中不文的部份是有的,但今次在舞台上看到的,比原文實在多了些、低俗了些。身為教師,雖然背負著捍衛社會道德的責任,但倘若是劇情需要,教師也能接受不文的對白。然而,我們不能接受那「為不文而不文」的對白,縱然原著是如此,翻譯時也應收歛一點、含蓄一點。今次《茱羅記》的不文對白並不能預期地得到觀眾席的笑聲,這是否反映著改編者輕看了香港觀眾的文化素養呢?
導演有不少令人喜愛的地方
在舞台調度方面,這劇有不少令人喜愛的地方,尤其是群戲的處理,非常好看。群戲包括開場、末場、打鬥的片段、舞會……可觀性甚高。開場和末場裡,數十人合力唱和的聲音也很有感召力,像要向全世界,甚至整個宇宙宣告愛情的力量。
此外,服裝的蛻變也是很具特色的。由莎士比亞的時代漸漸蛻變到現代,角色穿上不同服裝來演譯對白,給觀眾不同感覺。當然,不少朋友都不甚喜愛這樣的部署,但藝術的知音人總是可遇不可求的。
整個場景也散發著浪漫的氣氛。那大型的活動台階、大月光,加上精心設計的燈光,教人心醉。可惜,那些吊下來的椅和韆鞦可真太大了,放在舞台顯得有點兒不對稱,也比較笨重了點兒。加上後台工作人員換台的技巧欠熟練,不時破壞了戲劇的氣氛。
然而,導演在此劇的處理仍有不少地方需要斟酌的。開場和末段,演員是否有必要穿著如內衣褲般的服裝?導演在這劇安排了演員在不同階段穿著不同時代的服裝,推論導演期望從開場的服裝上給予觀眾一個原始的感覺,可是,其選擇黑色,是否能夠給予觀眾原始的感覺呢?演出後,曾與多名觀眾交流,彼此皆沒有那預期的原始感覺呢!
導演欲藉此劇表達戀愛是歷久常新的經驗,自創世以來,如《茱羅記》的戀愛故事不斷在我們中間重覆,亦將重覆到永恆。但劇中表達了的是甚麼經驗呢?茱、羅之間的相愛欠了點說服力,兩人在舞會初遇的一場平淡而短促,然而,仍安排如此多的親熱場面,這實令觀眾難以信服。我認為,那一刻給觀眾的衝擊和說服,比舞會後的晚上,二人私訂終身的一場還重要。一見鐘情雖然令人津津樂道,但始終是稀罕至極,需要更多的說服力。
演員演譯欠成熟
《茱羅記》是莎士比亞頗出名的浪漫愛情劇,但這次演出總難叫人感動。我想,演員應負上很大的責任。近年,我多次欣賞演藝學院的戲劇演出,演員的表現總是叫我失望,跟他們的師兄師姊們實在不能相比。
演出一開始,已經很難聽得清楚演員所說的話,他們幾乎全都說得太快、太細聲。說話太快,觀眾要很留神才能聽到演員所說的話。聲音太小,這可能歸咎於收音器不理想,令效果欠佳。《茱羅記》本以對白和詩來引發觀眾興趣的,但由於演員演譯平板、欠節奏感、對比不足、更欠缺了朗誦詩歌的韻味,這都令觀眾對對白產生錯誤的觀念,認為對白太長、太乏味了。可是,只要我們好好咀嚼台詞,不少詩情畫意的地方,都未能因為演員的表演而得到滿足,這是否反映演員對如詩歌般的台詞不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