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司徒美儀 (2017) 誰來愛我

司徒美儀

香港教師戲劇會董事會主席

 

香港社會關愛輔助

香港學生輔助會六十周年舞台劇

香港大會堂音樂廳

2017年8月9-11日 下午8時

 

這是一齣反映香港社會現況的寫實戲劇。觀眾觀賞後,會對香港的複雜家庭情況加深認識,也會對時下年青人備受忽略,缺乏家庭溫暖,深表同情。「誰來愛我?」這個問題,確是值得向觀眾一問。

 

戲劇開場的引入部份,別具特色,實在值得讚賞。香港學生輔助會創立六十周年,不少以往寄住的宿生已長大成人並在社會佔一席位,戲劇開始之初,由數位過來人在台前扼要簡述自身的經歷,引帶出現今的宿生及學生小演員上場,饒有繼往開來的意味。而大師兄姜皓文聲演一段,與林韋辰飾演的院長真情對話,每句對白均接駁得順滑無比,可謂天衣無縫、絲絲入扣,足見導演楊紹鴻先生及剪接師父的功力。這種今昔相承、虛實交錯的處理手法,刻意模糊了正式演出的入戲之處,手法獨特,而重要的是帶出舞台劇的主線:你道是「人生如戲」,實際上這齣話劇要表達的卻是「戲如人生」。劇中穿插的三數場景,都是由真實的個案演化而來;群星不是在演戲,而是向觀眾以舞台劇的形式,呈現一幕幕現實的香港真象,讓觀眾明白一群備受忽略的青少年,如何在坎坷的環境中,跌跌碰碰地成長。

 

因為寫實,所以調子相當沉重。劇中重視具體交代不幸事件的來龍去脈,不重營造戲劇的矛盾與衝突;張力不強,卻突顯了群星的精湛演技。此劇邀得群星粉墨登場,他們發揮爐火純青的演技,使戲劇具備觀賞價值。資深演員如米雪、馮素波、魏秋樺、吳浣儀、劉錫賢、曾偉明,以至年青一輩的林韋辰、董敏莉、KellyJackie (陳曉琪)等,傾力演出,入型入格,呈現出香港學生輔助會院長及社工對宿生的關愛,以及社會上升斗市民的典型形象。波姐(馮素波女士)逼真地演繹出愛孫心切卻乏力照顧孫兒的嫲嫲,演技不慍不火,已達形神俱肖的昇華境界。樺姐(魏秋樺女士)飾演吸毒的低下階層婦女,把毒癮發作前的舉措如手腳顫抖、涕淚縱橫,演得活靈活現,期間的內心獨白,感人肺腑,情節最為賺人熱淚。

 

群星以外,天才小演員賴寶明飾演的黃子華,令人眼前一亮。一般來說,擔當插科打諢的角色,須有過人的膽色及才情,出色者如丑生王梁醒波等前輩,積累多年方具壓場的功力。賴寶明的演出,帶點老積,又不失天真稚氣,令人莞爾,立於群星之中而毫無懼色,成功地在劇中穿插笑話,使調子稍為輕鬆,為沉重的劇情帶來一定的紓緩作用,着實並不容易。編劇賦予黃子華活潑的個性,合情合理,也令劇力張弛有道。其餘的年青演員如周子渤飾演魯莽衝動的富二代、麥子朗飾演孝順的兒子,何樂軒飾演曾企跳自殺的邊青亮文,俱有不俗的演出。

 

另一個令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為劇中宿生亮文(何樂軒飾)一家的演出片段。一次金融風暴摧毀了香港中產家庭的經濟命脈,文父(曾偉明飾)破產,脾氣因而變得異常暴躁;文母(吳浣儀飾)無奈身兼父職須出外工作;文兄(麥以馬飾)為父還債而加入黑社會;文妹(翁善恩飾)罹患嚴重的抑鬱症,為香港不幸家庭的典型。劇中同時亦反映出其他社會問題,如港人因租金高昂而須遷住深圳、智障人士缺乏保障被姦成孕等,俱是劇中令人不忍卒睹的香港實況。種種不幸事件接踵而來,面對屋漏更兼逢夜雨的情景,又有誰可伸出援手?香港政府?香港的社福機構?香港學生輔助會?這是都是劇中沒有解答的疑問,值得觀眾深思。

 

本劇道具不多,桌椅梳化配以天幕圖片,佈景簡潔,有利迅速轉場。演員服飾平實,配合劇中情節,營造出寫實的感覺。燈光運用也不俗,那場毒癮母親死後叮囑兒子的場面,以綠藍光線營造陰森效果,也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從教育劇場的角度來看,本劇帶出香港低下階層的社會問題,把數個有代表性的個案搬上舞台。劇中人物眾多,但各人背後均有其善良的品性,展現出人性光輝的一面,主題十分正面。演出過後,讓觀眾體會到年青人在經歷人生起伏跌宕時的真切感受,倘若能夠進而引起更多社會人士了解香港學生輔助會的工作,關心孩子的成長,明白孩子的心聲,則更具備社會意義。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