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我在五旬節林漢光中學的日子 – 藝術教育改革

錢德順博士/五旬節林漢光中學戲劇教師

 

2001-02 學年,我推動戲劇教育第二學年,腦中除了新生的戲劇科的課程、教材、教案、教學設施、 教學法等事宜外,亦開始籌辦藝術教育的改革。改革的目標之一,是藝術教育多元化。我很認同教育 當局的建議,就是學校藝術教育應多元化,讓不同學生能選擇適合自己性向的藝術教育。

 

首任藝術學習領域的統籌人

我向當時的何權輝校長建議,讓我統籌藝術教育內的各科。何校長答應了,他還提議我統籌體育科、 家政科和設計及科技科,也就是統籌校內所有術科。我與一眾老師商議後,建議不包括體育科。


我同時把藝術教育改革的理念告訴潘永邦副校長兼教務主任。潘副校長一向爽快,也和我稔熟,考慮 了一會便同意了。他認同兩項原則,一是讓學生選擇,二是愉快地學習藝術。他以為不同學生有不同個格,現實中學生不能選擇修讀主科與否,但學校能讓學生在藝術教育科目上有所選擇,實在是件 好事。


何校長、潘副校長與我三人開了一次會議,會上,何校長正式委任我為藝術學科的統籌人。

 

校內藝術教育改革自 2002-03 學年開始

我召開了首次藝術教育學習領域會議,潘永邦副校長也出席了,他向各科主任申明了學習領域的概念, 並介紹了我的角色。我感到有些壓力,因為各科主任或會意識到,以往在自己科內有絕對的決策權, 突然變成要在學習領域中協調。


我用了好些時間,私下與各科主任個別的解釋我的期望,也了解到他們的期望。我向各藝術科科主任 表示,為藝術學習領域設立統籌人,其目的不是督導各藝術科,而是互相協助和支援彼此的工作。好在絕大多數的科主任都很友善,也和我友好,統籌的過程也很順利。


其時的視藝科科主任蔡宛倫老師,很友善,她讓出了陶瓷教室作為戲劇教室之餘,更參與了教育當局 的戲劇教學法種籽計劃。音樂科科主任吳妙齡老師,也很友善,人稱為天使,很支持藝術學習領域內 的各項協作,至今是學習領域內的副統籌員。設計及科技科科主任關偉強老師,一直支持我校的戲劇教育,製作了很多難度極高的佈景,也很支持學習領域內的協作,至今仍在我校推動 STEAM 教育的 主力。


其時黃麗萍老師剛加入我校,是一個很有點子的教師,她本是中文教師,但對藝術教育很有天份,於 2001-03 年度借調到教育當局的課程發展處,參與於香港學界推廣「戲劇教學法」及「戲劇教育」。黃麗萍老師為改革注入很多意念,其後接任為學習領域統籌員,兼表演藝術主任。


我們一眾藝術老師,按潘副校長的理念,於每周兩節的藝術課堂中,為學生提供多項選修課程。我們 敲定自 2002-03 學年起,學生可在藝術課堂中,選修戲劇、視藝、舞蹈和媒體藝術。我們也有一個創 舉,就是把合唱列為其中一項選修,讓喜愛合唱的同學,於藝術課堂時,走在一起練習。

 

走訪不同單位以吸取經驗

數個藝術學科走在一起,把不同學校的經驗引入我校。為使課程改革有更好的落實,我們分別走訪了 不少地方,包括學校、大學、機構等,聽取更多可行的經驗。當中黃麗萍老師和我的外訪最多。

我們當然期望能從友校取經,然而其時仍是藝術教改之始,可供參考的學校實在不多。因此,我們也 走訪大專院校及機構。在一次走訪浸會大學時,有一位講師黃博士向我們分享她在聖瑪利書院籌辦合 唱團的經驗,她把參與合唱團的同學放在一班裏。我們以為黃博士的經驗很好,便把我校的合唱引入 作為藝術的選修科,一直沿用至今。


引入舞蹈課也是我們的目標。我們走訪了城市當代舞蹈團,與他們的經理和導師,商討於中學籌辦舞 蹈正規課程的可能性。他們其時以課外活動為主,得知我們有意引入正規課堂,很是雀躍,為我們提 供了很多意見,並答應派出導師執教。


其時,我擔任優質教育基金的計劃監察員。我以此身份到訪明愛聖芳濟中學。那校設體藝主任,協調 體育科和藝術教育。我們參觀了他們很多藝術課程,如時裝設計、編曲班、填詞班、多媒體藝術、非 洲鼓、舞蹈、戲劇、廣告設計等,得了很多靈感。回校後,我們便引入了結他班,黃麗萍老師引入了 由演藝評論家協會主辦的音樂劇。


二十年過去了,我校的藝術教育至今仍保留為學生提供多個選修科目,包括戲劇、舞蹈、合唱和視藝, 並不斷發展。當日的媒體藝術,則被戲劇科和視藝科吸納,作為科內的單元。個人認為,我校的藝術 教育至今仍生機勃勃,一眾教師合作無間,為推動更好的藝術教育而奮鬥,且樂意與不同學習領域合作。

 

回顧爭取的點滴

2002-03 學年藝術科正式改作選修,我們給潘永邦副校長的計劃,最初沒有舞蹈的。後來我向潘副校 長遞交修訂計劃,加入舞蹈,他接受了。之後,黃麗萍老師建議加上音樂劇,我有點為難,怕潘副校 長不允許;然而見黃老師很熱衷,細心思考之下,認為在改革之初,多重修訂也是人之常情,而這又 是康文署舉辦的課程,收費便宜,對學生有利,於是我只好硬著頭皮,跟潘副校長再提出修訂,於課 程加入音樂劇。


潘永邦知道要加音樂劇後,只說:「嘩!你還有沒有東西要加的?我已跟校長說了。」幸好,他接受 了,何校長亦同意了。

 

技術轉移

談到藝術改革,我給出的原則是,長遠來說,各藝術科應由本校教師執教,而非一直依賴外聘導師。 當然,在藝術科開始時,可引入外聘導師,而本校教師則以協作教師身份,從中學習,以便於未來施 教,我們稱此為技術轉移。


其時各藝術科都認同此一策略,舞蹈科有兩位課程發展處高級課程發展主任方錦源先生對我說,香港其時的津貼中學,能於各級都開設正規戲劇課 程的,就他所知,我校是第一所,而於各級都引入多門藝術科與學生選修的,方先生說也真的不多。

 

小結

我校藝術課程的改革模式,架構貼近「學會學習」文件,課程、教材、教案、設施等,亦漸趨完善。


課程發展處高級課程發展主任方錦源先生對我說,香港其時的津貼中學,能於各級都開設正規戲劇課 程的,就他所知,我校是第一所,而於各級都引入多門藝術科與學生選修的,方先生說也真的不多。


其時,黃麗萍和我雖執教戲劇,自信有相當經驗,但只有「課程發展處種籽教師」的資歷。我們便修 讀 Trinity College London 文憑試,於 2005 和 2006 年分別取得 Trinity College London 的 Associate(ATCL) 和 Licentiate(LTCL),自此,我校各藝術科都有了正規的師資。


我校的藝術教育改革,漸漸多為人認識,校長和我都不時到不同場合分享藝術教育,我們也接待來自 其他地區的來賓,讓他們觀課、參考我們的課程、教材、教室等。我校的藝術教育改革,漸漸為人認 識,校長和我都不時出外分享。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