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我在五旬節林漢光中學的日子 – 參與戲劇教育種子計劃

錢德順博士/五旬節林漢光中學戲劇教師

 

2000-01 學年,五旬節林漢光中學(光中)獲優質教育基金撥款,開始了校內的戲劇教育正規 課程,計劃為光中其後於中學六級推行正規戲劇課程奠下了基礎。


當年我是香港教師戲劇會執委會主席,認識了教統局課程發展處的官員,知道教統局將於翌 年推出戲劇教育種子計劃,我便計劃參與,以取得更多的資源,發展光中的正規戲劇課程, 也期望能為香港學校的戲劇教育發展作出些微貢獻。

 

投入教育改革

2000-01 年,正值香港教統局[1]推動名為「學會學習」教育改革的一年。這一年,教統局在各 個學習領域都推動改革,包括了藝術教育學習領域。為能讓香港的中小學都能實踐改革,教統局於各個學習領域推行了多個種子計劃,培訓在職教師,這些教師被稱為種子教師,我便 是其中戲劇教育種子計劃的種子教師。


我當時向光中提議出席種子計劃簡報會,學校反應不太熱烈。我邀請了新入職的黃麗萍老師 和入職不久的何樞熾老師出席在可立中學舉行的種子計劃發佈會。那天是 2001 年 6 月 9 日, 恰巧是我的生日。記得當天烏雲蓋頂,傾盆大雨,至今印像尤深。當天在可立中學的禮堂裡, 大會宣佈有超過二千名教師出席,異常擠擁。很多學校都作了部署,全隊教職員上陣,以迎 接教改。


六月九日簡報會,教統局為各個學習領域的種子計劃作了闡述。有意參與的學校,須於六月 十六日或以前向教統局遞交計劃書。時間不多,很趕急。


寫計劃書是一個挑戰。好在我有寫優質教育基金計劃書的經驗,再寫種子計劃的申請書,也 覺輕省。高興有黃麗萍老師一起寫,當時的教務主任潘永邦副校長也支持。


我校最終獲批了好些種子計劃,包括了黃麗萍老師和我參與的戲劇教育種子計劃,時任校長 何權輝校長更進入教統局課程發展處戲劇教育專責委員會。我校把握了這良好機會,拓展了自身戲劇教育的發展。

 

借調

種子計劃衍生出來的機遇,是香港的中小學可以把教師借調到教統局。借調教師既可協助教統局推動種子計劃,也可接受更深入和全面的培訓。在取得何權輝校長的同意後,我校把黃麗萍老師借調到教統局,以推廣戲劇教育。


學校借調教師到教統局,其實須面對一定的難度。借調教師通常較能幹,借調了該名能幹的 教師給教統局一年,換來的是資歷較淺的代課教師。


當時教統局課程發展處英文組的高級課程發展主任 Helen,邀請我校參與一個把戲劇引入英文科的種子計劃,為英文科引入戲劇元素。


Helen 邀我們的原因,乃因我們學校曾在香港學校戲劇節的英文組中,屢獲殊榮,計於 1997-1998 年度以《That’s why you go away》奪冠軍,1998-1999 年度以《Karen’s doubt》奪 亞軍,1999-2000 年度以《Good-bye maiden love》奪亞軍。我校在英語戲劇的成績實在厲 害,沒有學校能夠媲美,包括當時的名校。


Helen 邀我校英文教師借調半年,協助把戲劇推至英文科裡,從而提升學生對學習語言興趣。 這個種子計劃有香港大學的教授支持,指導整個計劃的進度和評估。我向何權輝校長推介, 何校長詢問英文科教師,最終因英文科沒有教師有興趣而告吹。 


戲劇教學法計劃

教統局首年推出的種子計劃,名為「教育劇場發展計劃」,其內容為以戲劇元素為教學的工具 或方法,應用於不同的學習領域上,如中文,英文,數學等。這有別於戲劇教育(Drama Education), 後者是以戲劇這門藝術本身作為教授內容。


戲劇教育是一種藝術教育 (ArtsEducation),而「教育劇場」則被理解為一種教學法(Pedagogy)。 其時的「教育劇場」,也有不少戲劇教育工作者稱之為「教育戲劇」,然而,我們以為,不論 「教育劇場」或「教育戲劇」,均難以被教師理解,因此在計劃書中,我們提議改名為「戲劇教學法」,我們以為此名字更易為教師理解。我們的判斷甚是,戲劇教學法這名字,至今仍為教師樂於使用。


香港教師戲劇會伙拍天主教博智小學和五旬節林漢光中學共同撰寫申請書。結果,教統局課 程發展處接納了此兩校的申請,並同時把兩校的教師借調到課程發展處。最終,參與此計劃 共有兩所小學和五所中學共 30 名教師。


我校有多位教師參與此計劃,分別為經濟科主任陳訓基老師、視藝科主任蔡宛倫老師、物理科暨戲劇科主任錢德順老師、當然還有中文科的黃麗萍老師,她借調到教統局兩年,協助推 行此計劃。


我們把戲劇應用到不同學科。陳訓基老師把戲劇應用於中一級的數學科,教授三角形,我們還作了「三角形之歌」,讓學生在數學堂上放聲合唱。黃麗萍老師則把戲劇應用於教授中一級聖經科,教授舊約聖經大衛王給掃羅王追殺一幕,其時的教育署署長張建宗還到校觀課。我 則應用戲劇教育高中物理科,課題是空氣粒子的隨機運動。 


教統局熱心的同工

教統局邀請了一班戲劇教育工作者作為培訓導師,顧問是來自澳洲的 John O’Toole,他很親切,我們都很愛上他的課。其他的培訓種子教師的導師有 Geoff Readman、陳玉蘭、舒志義, 黃永康,都是一班很有心的戲劇教育工作者,設計了很多精彩的教案,他們其後在推動香港 的戲劇教育事業上,都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計劃中有好些參與研究的學者,如來自香港教育學院的許明輝教授和吳翠珊教授,來自藝術 中心藝術學院院長李淑仁女士等。其後,許教授和吳博士獲香港藝術發展局的邀請,為香港的戲劇教育進行評估研究,許教授又邀請了黃麗萍老師和我加入研究團隊,而這個團隊至今仍很活躍,並於 2011 年組成了香港創意教育工作者協會,積極向教師推廣創意教學策略。


教統局課程發展處,有一批很熱心的同工,為首的要數高級課程發展主任方錦源先生。方先生本是香港演藝學院音樂學院的高級講師,加入了教統局課程發展處藝術教育組,專責推動戲劇教育。在方先生的努力下,戲劇教育得以在學界有可觀的成就。課程發展處還有課程發 展主任何太,何太早年任職教育署學校活動組,我們在香港學校戲劇節中認識,她很熱心在 學界推動戲劇教育。這些官員我們至今還保持聯絡,他們至今仍貢獻着教育界。


繁忙的一年 

2001-02 年是繁忙的一年,手頭上有多項的戲劇教育工作。那年,我校獲優質教育基金批款, 把戲劇教育拓展至中二級,中一級的戲劇課程仍繼續,不斷優化中。那年,我們參加了教統 局課程發展處的戲劇教學法種子計劃,在校內多個學科試行應用戲劇於教學中。那年,我們 須接受教統局種子計劃的密集培訓,每周到樂富的校舍出席工作坊。那年,我們仍積極參與 香港學校戲劇節,並以三個語言演出《愛多事家庭》一劇,奪香港中學組亞軍。那年,我們 香港教師戲劇會仍很積極,為教師提供戲劇培訓,搞了周年公演,演出《教師也瘋狂》及《死人入境事務處》,參演的教師不少至今仍努力於戲劇教育的洪流中。


 

[1]當年香港教育當局名為教育統籌局,簡稱教統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