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蕭新泉 (2018) 「經典再現」的危與機-以《原野》、《Shadow Box》為例

蕭新泉

香港教師戲劇會副會長


「經典」,代表劇本佳、以往演出已大獲好評,自然吸引創作團隊垂青。重演經典,亦有很大的叫座力,對演出團隊來說也是一個極大的挑戰。觀塘劇團於2017年11月夥拍105重演曹禺經典《原野》,丁劇坊亦於2018年1月在麥秋領導下重演《Shadow Box》(劇團譯做《隱若同棺》)。究竟,非職業班底演繹這兩個經典故事,效果如何?當中有甚麼啟示?


先談談《原野》。曹禺的作品。金子、盲婆、仇虎三位主角錯綜複雜的關係,已構成強烈的張力,中年觀眾甚至會立即想起由中國影后劉曉慶主演的電影《原野》。這樣精彩的劇本,以非職業劇人為班底的105劇團能夠成功演繹嗎?


導演設計很用心 ─ 精心的剪裁、簡約的舞台、以形體呈現角色的內心變化、運用舞台美學去處理場景的轉換。但這劇最核心的部分 ─ 角色的衝突,導演卻似乎沒有好好地處理。劇中三位角色,即使專業演員也未必演繹得出色;現以業餘演員擔綱演出,無論在演技以至排練的時間,都難以與職業演員相比,效果當然稍遜。劇中也並非所有演員也不稱職,但只要其中一位演員演得不好,影響整體交流,整個戲劇的張力便會大打折扣。數年前,李乙六執導《小城之春》來港演出,同樣的簡約的舞台,以充滿意象的方式去演繹這經典故事;然由於演員演技出眾,我們還能體會故事的神髓。這次105劇團重演《原野》,在處理角色的心理關係上,似乎未能達到一定的水平。


 再談談《Shadow Box》。這劇是外國得獎劇本,探討人面對死亡時的態度。筆者有幸在30多年前觀賞演藝學院演出此劇,黃秋生、黃哲希、傅月美等,全都是頂尖的演員,演出非常精彩。這次,由前輩麥秋帶領一班業餘劇人把《Shadow Box》重現舞台,並把劇目翻譯為《隱約同棺》,結果又如何?


劇本當然無懈可擊,若果以生死教育劇場作評論的尺度,這劇算得上是成功的,最少能引發觀眾思考生死的議題。然而,若以一個較嚴謹的藝術尺度而論,《隱若同棺》似乎尚有不足之處。


故事是療養院內的三段故事,劇情環繞普通的家庭生活,這類生活化的戲,更講求演員的演技,以表現角色內心的矛盾與轉變、角色與角色之間的關係。同樣地,這些角色找專業演員,也未必確保演得出色。這次演出,演員只能演到角色表面的感情,至於內在的掙扎與轉變,卻沒能呈現出來。更甚的是,有部分演員連角色關係也未能建立,平白錯失了一次難能可貴的演出機會。至於結尾的處理,更令不少人摸不著頭腦。


可能有人會反駁說:「你看過30年前電影中的精彩演出,珠玉在前,現今經典重演,當然看不上眼。」對,這正是演出經典的最大危機。作為觀眾,難免會把往昔與現今的演出作一比較。然而,作為一位理性的觀眾,我也明白任何演出必受客觀條件限制。但這代表非職業劇團不能演出經典?演出必定失敗?答案當然否定。數年前曾觀賞一個年輕劇團把經典劇目《玻璃動物園》重現舞台,演員演技當然有所不足;但是,導演忠於原著,成功把這劇的精髓呈現於觀眾眼前,令作為觀眾的我,也深受感動。


最後,希望往後劇團能夠以更大的誠意、更充分的準備,成功地把經典劇目重現舞台。

bottom of page